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管理 > > 文章
  • 教学规范管理细则
  •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6-20 12:11:08   阅读次数: 次 字体:[ ]

  • 一、编制学期授课计划要规范
        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学必备的基本文件,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每位任课老师都必须认真编写。
    1、学期授课计划由系部或教研室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编制。编写时应力求吃透教学大纲精神,熟悉教材内容。学期授课计划经任课教师编写后,由系教学部(专业课)或教研室(基础课)讨论通过,系教学部或教研室主任审查同意,并签字盖章于前一学期放假前报送教务处汇总审定后执行。学期授课计划,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或教学部、教务处各一份)。
    2、学期授课计划以2节课为单位填写,必须依次编排,一经排定就得依次进行课堂教学;每次课题不但要标出章节号,而且要简明扼要地标明课题名称。
    3、学期授课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本学期课时分配;上课周数;每周课时数;所采用的教材;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课、习题课、视听课等的安排;复习课、考试的安排;看教学电影或录像的安排;
    4、有实验任务的课程必须同时提交实验教学初步安排表,由实验员协调制定出每个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进程表。
    5、学期授课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任课老师不得随意更动,如遇特殊情况,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内容作局部变动(4节课内的调整),须审核同意,由教学部报教务处备案,若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有较大变动,必须事先按编审程序申报同意后才能变动。
    6、学期授课计划要用钢笔或水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不能用复写纸誊写,字迹要清晰、整洁。
    二、备课要规范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的一个关键。任课教师在深刻领会大纲的基础上,认真备好内容、教材、教法、不上无准备的课。
    教案是老师授课计划的书面表述,它是老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教案每位任课教师(包括实验、实习教师)都要认真写教案,一次课一份教案。
    1、备课前准备:
    ① 、学习教育法、教学法,掌握基本教学原则。
    ② 、了解本专业教学计划,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制订授课计划。
    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包括实验课)之间的衔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要求。
    ④ 、有系统地自制、搜集和积累习题、教具、图表。提前通知电教室制作教学幻灯片。
    ⑤ 、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育人”计划。
    ⑥ 、新教材应完成重点课题的试讲。
    2、课前备课,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精心选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授课教案。教案的提前量在一周以上。
    教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备课时间、课题。
    ② 、教学准备: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需准备的直观教学用具,如演示仪器、教学挂图、模型、幻灯片、小黑板、直尺、圆规等。
    ③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一般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二是考虑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学目的的确定,是老师对备课内容高度概括的结果,是老师依据教学大纲对本次课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具体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而确定下来。
    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它的确定是受教学目的制约的;教学难点是按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一般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教师备课时的难点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第二,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发现其难点;第三,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
    ⑤ 、授课方式:是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主要方式有讲授、讨论、实验、练习、演示、放录相、参观等。
    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的落实、难点的解决,都要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案的主体。写教学过程时,要对备课的内容做一番梳理,有取有舍,主次分明,步步衔接。教学过程,要标明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下列步骤。
    A、复习旧课:回顾上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或通过一、二个典型题目或实验事例,以求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
    B、讲授新课: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详尽阐述,重、难点内容具体展开讲述。
    C、小结新课:对新讲内容归纳、小结,对重、难点内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⑦ 、板书计划:要求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要使板书有利于辅助教师讲课,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便于学生记笔记和加强记忆。
    ⑧ 、作业布置(习题或思考题)
    ⑨ 、课后小结:课后记下讲课心得、学生反映,及时积累经验,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⑩ 、课时分配计划。
    3、教案的详、简与要求:
    教案的详写(详案)、简写(简案),详案内容全面周密,每份教案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简案在教学过程部分相对详案可精练、简单一些,每份教案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详写、简写视教师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经验不足(或所用教材未教三遍以上)的要求教师写详案。经验丰富(同一教材已教过三次以上)的可写简案。
    4、教案检查:检查教案是教学质量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教研室、教学系(部)、教务处应按要求抽查或全部检查教案,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一。教案检查内容有:
    ① 、教案超前量;
    ② 、教案与授课计划符合程度;
    ③ 、教案编写的完整程度(含学科德育内容)
    ④ 、教案编写质量
    ⑤、格式填写及签字是否完整。
    新教师在初次上课前应由指导教师检查所写的教案,并经同意后方能上课。
    教师授课必须有符合要求的教案,且必须用蓝色或碳素墨水书写,字迹清晰,没有教案一律不准上课。
    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应将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及分析材料统一装订成册,交教研室、系教学部、教务处检查、存档。
    教案检查后,注明检查日期并盖章,并对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三、课堂教学要规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讲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任课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好每一堂课。
    1、课堂教学要注意德育渗透,既教书,又育人,尤其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2、要突出重点,讲清基本概念,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3、要充分使用图表、器材、设备、模型、录相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4、用普通话教学,吐字要清楚,语言要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通俗,不讲闲话。
    5、板书要合理整齐,不简化字,杜绝错别字。
    6、准时进入课堂,准时下课,中间不得随意离开课堂。
    7、严格执行授课计划,保证教学进度。
    8、维护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
    四、作业、练习要规范
        作业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知识和重要环节。任课老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指导、检查和批改。
    1、作业形式:包括复习、预习、阅读课外材料,口头、书面作业,实习作业,实验报告等。
    2、布置作业要求:
    ① 、符合大纲范围和要求,有助于理解,记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② 、规定完成的作业符合学生一般水平,选做作业应有利于优秀生发展。
    ③ 、作业的份量适当,一般每上两节课以布置半小时作业量为宜,专业课和个别的技术基础课、公共课,作业布置的次数可适当减少,但每学期最少不得少于五次。
    3、对学生作业应严格要求,做到内容正确,步骤清楚,格式合理,字迹工整,独立按时完成。
    4、学生作业要按时收交,及时地、认真地全部批改(填写批改日期),准确评分(评等),定期讲评,并记入平时成绩。
    五、教学辅导工作要规范
        教学辅导工作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学生课堂学习存在的疑难问题的重要教学活动,教师应主动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
    1、教师辅导学生要循循善诱,认真耐心,要注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2、辅导方法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以个别辅导为主。若发现共同性的问题,可进行集体辅导。
        六、实验教学要规范:
        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的理解,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的重要过程。
    1 、任课教师严格遵循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实验教学指导书,提前发给实验员和学生,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员要提前写好实验指导教案。
    2、根据实验要求,任课教师要配合实验员准备好所需仪器设备,预先试做,妥善安排实验组数,尽量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
    3、实验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不合格的不准做实验,对实验中迟到、早退、缺席的学生,实验员在实验日志上作好记录。
    4、要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每次实验操作前都要强调安全问题。在实验中,要及时指出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纠正错误。
    5、实验结束时,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应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核,如不合格,要安排时间补做。检查仪器设备,如有破损,应及时照章处理。
    6、实验报告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到叙述扼要、文理通顺、书写整洁、图表齐全,不许抄袭。实验员对实验报告应认真批改,全批全改,严格要求。
    7、课程设计要规范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实验和查阅设计资料,运用各种手册、图册、样本和国家标准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受到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
    1、 课程设计应依据教学大纲,确定内容和要求,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每次设计题目类型不宜过多,但应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数据。
    2、教研室负责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全面组织工作。在设计(作业)开始前两周内要编印好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指导书(包括设计课题程序、步骤、方法和资料目录介绍等),并准备好向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
    3、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深入设计现场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设计情况,并作好记录。
    4、课程设计完成后,任课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通过学生答辩或考试,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
    5、设计结束,任课教师应进行设计总结,向教研室或和教务处作出书面报告。
    八、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要规范
        毕业设计要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检查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工作前的基本能力训练,便于学生毕业后较快胜任工作。
    (1)、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形式可多样化,可选择工厂生产中的典型题目,结合工厂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新产品试制、新设备安装调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或科研项目设计(论文)课题。如确实在工厂选不到课题,可由指导教师拟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课题,但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必须有50%以上是来自工厂实际。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经指导教师选定后,由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教学系审查,教务处备案,新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或指导新题目的教师,对所指导的题目应进行试做。
    (2)、根据设计题目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设计任务书除了明确设计题目内容和任务要求外,对毕业设计的说明书和图纸要给予明确的数量规定,并且为学生毕业设计制定进度表。设计任务书要注明指导教师,由教研室主任签章,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批准,以文件形式在学生毕业实习前下发给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指导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技术指导文件,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编纂毕业设计指导书,为搞好毕业设计提供方向。
    (3)、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由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①、确定各设计小组的指导教师;
    ② 、批准毕业设计课题;
    ③ 、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领导小组下设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负责领导全院各专业的答辩和成绩考核。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由教务处、教学系、教研室领导及一部分专业教师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校内外学术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主要职责:
    ① 、答辩前负责组织评阅毕业设计(论文);
    ②、按答辩顺序制定答辩工作计划;
    ③ 、执行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④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总评,会签评语。
    (4)、毕业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别评定,评定成绩时应考虑下列问题: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其创造性;三是报告和答辩的内容及其表达能力;四是学生知识面;五是毕业设计态度。
    优秀的标准:
    ①   较好地完成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性;
    ②   在设计(论文)过程中,调研认真,充分钻研技术资料,表现出较好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③   设计说明书(论文)编写条理清楚,书写整洁,插图工整,设计图纸质量较高。
    ④   答辩时自述扼要,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的标准:
    ①   没有完成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有原则错误;
    ②   工作不认真,缺乏独立工作能力;
    ③   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及其所附图纸、图表质量较差;
    ④   答辩时不能回答主要问题,经提示仍不能更正;
    ⑤   抄袭别人成果或拒不参加答辩,或无故不参加毕业设计累计三天以上者,不予评定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九、第二课堂活动要规范
        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化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保证整个工作能健康、正常进行,特作如下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各专业(或学科)进行,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
    2、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小组、新知识讲座、结合学科的竞赛活动等。
    3、为保证各项活动正常、健康地进行,每学期初各教学部门要提出活动计划,经教务处审核、批准后实施。
    4、每一次活动都应有较详细的原始记录,学期末各教学部门都应有第二课堂活动的专题总结。
    十、教研活动要规范
        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1、参加教研活动的除教研室所属教师外,外聘、兼课教师也应参加相关内容的研讨。
    2、 教研活动的常规内容: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研究如何执行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如何运用教材,研究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集体备课,审议补充讲义,组织观摩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分析;研究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方法、考核等有关问题。其中公开课,教学质量检查与分析,教改计划,教研计划属于必排内容。
    3、教研活动的时间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每周教研活动一次。
    4、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   教学大纲,课时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②   学生现状分析;
    ③   备课、授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情况;
    ④   实验教学情况;
    ⑤   学生教学反馈的分析;
    ⑥   试卷质量分析;
    ⑦   学生成绩分析;
    ⑧   改进措施。
    5、每次教研室活动,各系、各教研室都必须保存有原始记录。主要包括:
    ①   每次教学检查记录;
    ②   公开课的分析记录;
    ③   学生反馈的落实情况记录;
    ④   学生座谈会的原始记录;
    ⑤   试卷分析结果;
    ⑥   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及分析结果;
    ⑦   政治、业务学习记录。
    6、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次,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听课记录除记明任课教师、班级、听课时间、教学内容等项外,要详细地记录教学活动情况,最后要写出评议意见。